----公共衛(wèi)生學院師生黨支部,、工會,、團委聯(lián)合開展歷史文化呈貢行
2019年4月19日下午,公共衛(wèi)生學院教師第三黨支部,、第三工會小組,、學生黨支部及團委聯(lián)合組織了一次生動有趣,融合歷史與文化的學習活動——尋找呈貢“歷史文化遺跡”,。這次學習活動共計10名教師黨員參加,,并特別邀請云南省博物館的義務講解員進行實地講解。遵循著歷史發(fā)展的脈絡,,教師黨員們先后到呈貢沐氏古墓群,、張?zhí)焯摴示印⒈哪瑥]進行實地參觀學習,,認真聆聽講解員的生動講解,,從偉大歷史人物的傳記、特殊歷史事件等學習中,,進一步了解云南的建設和發(fā)展歷史,,以及在不同歷史時期,,云南地區(qū)和各族人民發(fā)揮的作用和特殊貢獻,。師生黨員、團員們在呈貢烈士紀念碑前祭奠了在新民主主義革命,、社會主義建設時期,、抗美援朝、對越自衛(wèi)反擊戰(zhàn)中,,為爭取國家獨立,、民族解放、保衛(wèi)和建設祖國獻出寶貴生命的83位烈士,。
通過此次學習,,師生黨員,、團員們不僅再次領略了中國歷史的源遠流長和文化內涵的博大精深,也更加堅定繼承和發(fā)揚先輩精神的信心,,堅定艱苦奮斗,、樂于奉獻的決心,崇尚英烈情懷,,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,。“文化自信”不是遙不可及的空中樓臺,,也不是枯藤老樹昏鴉,,而是蘊藏在中華民族世世代代血脈中的精神食糧和激發(fā)炎黃子孫奮勇前進的強大動力,中國文化的印記和革命先烈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,,只要留心找尋,,他們便可跨越時空的界限,向我們昭示中華民族的魂,,用無聲的語言向你我訴說中國文化綿延不絕的秘密:不忘初心,,方得始終。
呈貢王家營沐氏古墓群遺址——位于王家營東北,,西臨市級行政中心100米,。為明代鎮(zhèn)守云南黔寧昭靖王沐英的第五、六,、七,、八代后裔沐詳、沐崧,、沐紹勤,、沐朝宣等人的家族墓地。經1955,、1963,、2006年三次發(fā)掘磚室墓9座、土坑墓18座,,出土金,、銀、銅,、鐵,、錫、鉛,、玉,、石、陶瓷器文物600多件,,尤以嵌紅,、綠,、蘭寶石的金發(fā)冠稀世珍貴,現(xiàn)珍藏于云南省博物館,。墓記沐英五世孫沐詳生平事跡和其曾祖沐昂,、祖父沐僖、父沐瓚,、子沐崧,、孫沐紹勤等鎮(zhèn)守云南的歷史。碑及墓志所載史事可補明史之闕,,對研究明代云南地方史具有重要價值,。1986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。2011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,。2012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,。
張?zhí)焯摴示?/span>——位于呈貢區(qū)龍街中段,建于1890年,,2008年修繕,。張?zhí)焯摚?/span>1911—1941),原名張鶴,,呈貢龍街人,,中共黨員,著名“左聯(lián)”作家,,著有《鐵輪》等文學作品300多萬字,。曾在日本親理摯友聶耳善后,主編《聶耳紀念集》,,攜其骨灰回國,。抗戰(zhàn)時期,,赴延安參加八路軍西北戰(zhàn)地服務團,,從事戰(zhàn)地演出。1938年隨六十軍參加臺兒莊等戰(zhàn)役,,1939年赴緬甸仰光,,擔任《中國新報》編輯,進行抗日宣傳,。1941年8月10日在昆明病逝,。郭沫若盛贊:“西南二士,,聶耳天虛”,,并譽其為“青年百代之表率”。1986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,。2009年列為市級掛牌博物館,。2011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,。
冰心默廬——位于呈貢三臺山?!氨哪瑥]”原名“華氏墓廬”,,為呈貢斗南村華氏民國時期守墳祭祀先輩使用的祠堂??箲?zhàn)時期,,為避敵機轟炸,著名女作家冰心(原名謝婉瑩,,1900-1999)和丈夫吳文藻(著名社會學家,、人類學家、民族學家)一家隨西南聯(lián)大輾轉南遷至昆明呈貢,。1938年至1940年居住于此,。時有梅貽琦、羅常培,、楊振聲,、費孝通、陳達,、戴世光,、沈從文等名人學者以及冰心的學生們在此聚會。默廬成為“談笑有鴻儒”的地方,。冰心應邀義務任教呈貢中學,,題寫了“謹信弘毅”的校訓,為《呈貢縣立中學校歌》作詞,。冰心取“墓”的諧音字“默”,,創(chuàng)作《默廬試筆》贊美呈貢的風光景物,以對自然和對學子的愛來撫慰自己一顆憂國憂民的心,。1940年2月28日《默廬試筆》在香港《大公報》上發(fā)表,,“默廬”雅號流傳至今。2003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,。
1938年秋天,,費孝通(著名社會學家、人類學家,、民族學家,、社會活動家)從英國學成歸國,加入其老師吳文藻創(chuàng)辦的云南大學社會學系,,隨后主持社會學研究室(即云南大學-燕京大學社會學實地調查工作站),。1940年10月,為躲避日機轟炸,,研究室遷到呈貢“魁閣”,,抗戰(zhàn)勝利后的1945年9月搬回昆明校本部,,歷時6個年頭。在此期間,,“魁閣”匯集了一批學術精英與青年才俊,,開展了一系列的社區(qū)調查工作,產生了一批有重要影響的學術成果,,從而開創(chuàng)了中國社會學人類學歷程中著名的“魁閣時代”,。魁閣的傳統(tǒng)曾被胡慶鈞歸納為四個特征:自由研究的風氣,、尊重個人的表現(xiàn),、公開的辯論、伙伴精神,。
呈貢革命烈士紀念碑——位于昆明市呈貢三臺山公園內,。2000年建設。主碑高13.33米,,構思為無碑頂“忠”字結構,,意思為“忠魂碑”,寓意為全區(qū)人民將沿著革命烈士忠魂鋪就的道路奮勇前進,。紀念碑的基座平臺分為三臺,,第一個平臺由合圍四周的甬道及四個8×9的小平臺組成,左側鐫刻著碑文,,右側有張?zhí)焯?、羅彩、劉品鑫三位烈士的革命簡歷和83名革命烈士的名字,。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,,為爭取民族解放、國家獨立,、保衛(wèi)祖國,,呈貢有83名優(yōu)秀兒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。為了緬懷革命先烈的英雄業(yè)績,,繼承和發(fā)揚革命傳統(tǒng),,教育子孫后代積極投身于呈貢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(yè)的發(fā)展進步,經中共呈貢區(qū)委,、區(qū)政府研究決定新建呈貢革命烈士紀念碑,,以褒獎烈士英勇無畏、百折不撓,、前仆后繼的革命精神,,來紀念在新民主主義革命、抗美援朝戰(zhàn)爭、對越自衛(wèi)還擊戰(zhàn)斗和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犧牲的烈士,,使之成為呈貢愛國主義教育基地。
公共衛(wèi)生學院教師第三黨支部,、第三工會小組供稿